2020年7月9日 星期四

乳牙抽神經注意三不三要

作者: 盧育成 兒童牙醫




我最近像在玩整人遊戲一樣一直在家長,已經至少三個家長受害了。

一個小病人小雨,九個月沒看到他,再見面時我嚇了一次家長。

一個小病人小河,家長曾經不太想繼續治療,四個月不到,再遇到時我也嚇了一次家長。

最後是一個小病人小雲,雖然是第一次見到他,我還是嚇到了家長。

「這顆牙齒...要抽神經喔。」我對著家長平淡的說。

我彷彿聽到家長的血液從臉上退開來的聲音。

當然我不是故意要去嚇人的,抽神經對兒童牙醫來說是天天都會遇到的事情。

但對家長來說就像是晴天霹靂般的難以接受,常常我做完「抽神經宣告」都要等個半分鐘,讓家長回過神來,才能說下一句。

到底抽神經是什麼?而身為家長又要注意哪三不三要?讓我們看下去吧。


細菌蛀牙就像挖隧道





牙齒是個人體最堅硬的組織,比骨頭還硬,細菌要鑽進去不容易,他可能要一個月才能往牙齒鑽個 1mm 不到。

但最堅強的牙齒,也是需要有後勤部隊才能維持完美狀態,牙齒的後勤就是在牙齒最中間的神經腔

以遊戲角色來比喻的話,牙齒外層就是坦克肉盾,負責吸引敵人砲火,而神經腔就是補血法師,負責讓肉盾維持良好的狀況,能正常吃東西又對抗細菌。

可是後勤、補血法師的弱點就是承受不住攻擊,當細菌千辛萬苦的穿過坦克的防護層之後,面對這些柔弱的後勤就可以大肆破壞,讓整個神經腔都被細菌給攻陷,可能還會再神經腔裡面稱王、繁殖,最後神經腔就變成一個細菌王國,不停地產生細菌。

如果遊戲的比喻不好懂的話,也可以想成挖隧道那樣,雪山隧道挖了 15 年才開通,但現在要從雪山隧道的入口到出口卻只要 10 分鐘,細菌在牙齒外層跟神經腔的移動速度就是會差這麼多。

當蛀牙還只在牙齒外層時,我們有很多手段可以阻斷細菌一路往內攻,譬如補牙(找幫手幹掉細菌)、塗氟(上加護法術增強牙齒削弱敵人)、或是直接用豪氏牙套(直接上結界法術)。

但是在牙齒已經蛀到神經內側時,恆牙可能會有不同的做法,譬如所謂的活髓治療。

乳牙就只剩兩個方法:抽神經(根管治療),和拔牙


抽神經分兩步驟


「今天我們先幫牙齒清了一下,下次確定沒問題整個抽神經跟牙套會一起完成喔!」幫小河做完第一次抽神經後,我跟小河爸爸解釋一下今天的狀況。

「所以...今天沒有抽神經喔?」爸爸有點困惑,今天約診不就是說要抽神經嗎?

其實所謂的抽神經分成兩個步驟:清除細菌牙根封填





清除細菌

當細菌攻佔了牙齒的後勤系統神經腔時,我們會預設整個神經腔都淪陷了,所以要先把神經腔大掃除,把細菌待過的地方全部洗一洗。

常常在說「抽」神經...真的會抽出一個什麼東西嗎?

有時候真的可以看到還殘存的的神經組織,但不一定會存在,當蛀牙蛀得太嚴重時,神經組織可能就像冰塊一樣化掉在血水之中了。

所以這一步的重點是把牙齒裡面洗乾淨,而不是真的把一個東西拿出來。

牙根封填

把牙齒清乾淨之後,細菌不在了,但空空的神經腔容易讓細菌再次入侵跟繁殖,所以還要把神經腔封住,抽神經才算完成。

恆牙的封填通常是使用類似橡膠的馬來膠來封填。

乳牙因為還會換牙,封填材料還要考慮不能阻擋換牙的材料,台灣通常是用一種特殊的藥膏把它封起來。

「抽神經不是都要很久、來很多次嗎?我自己一顆牙就處理了四五次了!」第一次聽到小孩也要抽神經的小雲媽媽擔心地問。

考慮到牙齒的細菌多寡、牙根複雜度不同,不管乳牙恆牙,有時候會一次就把兩個步驟都做完,有時候會分個好幾次,這要以每顆牙齒狀況單獨去做分析。

通常門牙跟犬齒的牙根比較單純,比較會一次完成。而後面的臼齒牙根比較複雜,比較會需要兩次以上的治療療程,但還是要看醫師手法、牙齒狀況才能確定。

常常會有爸爸媽媽會誤會說:「醫師是不是想多賺多一點錢,才叫我多來幾次?」但其實健保局對於抽神經,是以幾顆牙齒來計算的,今天同樣都做一顆牙齒的抽神經,讓病人看一次或看兩次三次都是拿到一樣的錢,就算是以金錢為首要目標的醫師也會希望病人看越少次越好。

所以請相信您的醫師也很希望您的小孩來越少次越好,看越多次反而是越賠錢的。當醫師說需要多來幾次的時候,原因就只有一個 -- 這顆牙齒真的需要來很多次才看得好。


三不:不少見、不能拖、不傷恆牙


剩下的就是家長聽到抽神經常會問的三不三要。先來聽三個常見的抽神經迷思:




不少見:

「天啊,怎麼他才三歲就已經蛀到要抽神經了!有很多人這樣嗎?」小雲媽媽還是很緊張問我。

許多人會擔心小孩要抽神經是不是很少見的狀況,對於一般不常看兒童的牙醫可能比較困難,但對於每天都在看兒童的兒童牙醫來說,抽神經是非常常見的狀況,一天遇到四五位都是稀鬆平常。

當然這不代表說抽神經就可以不用管它,但學習應對處理蛀到神經,可能是家長要備而不用的知識。

不能拖:

「可以先不抽神經,直接先補起來嗎?」小河爸爸還是不想讓小孩抽神經。
「沒辦法,蛀到神經牙齒無法直接補起來,硬要做的話可能會讓小孩更痛更發炎,反而比不補還糟。」
「那...完全不去治療會怎麼樣嗎?」

我們前面有提到,細菌入侵到神經後,會把神經當成它們的繁殖基地,不停地生產新的細菌,細菌大軍形成之後,就容易長膿包發炎。

牙齒的神經不是細菌的最終站,它們還可能繼續擴散出去,這時候最嚴重會引起兩件事情:影響恆牙蜂窩性組織炎
  • 影響恆牙:細菌從神經擴散出去到骨頭時,還沒生長的恆牙通常已經在骨頭裡面慢慢發育了,如果細菌長期在還沒長的恆牙旁邊的話,可能會讓恆牙一長出來就像蛀牙一樣,詳情可以看這篇文章
  • 蜂窩性組織炎:當身體比較虛弱時,譬如睡不好、剛好感冒生大病時,神經腔的細菌可能會趁機蜂湧而出,造成病人臉整個腫起來,詳情可以看這篇文章
小河爸爸聽完之後半信半疑,決定不繼續治療。就在四個月之後,又跑回來掛號找我們,本來只有一顆要抽神經,三顆要豪氏牙套的治療,現在變成兩顆要抽神經,一顆必須要拔掉,只剩一顆能繼續做豪氏牙套了...

「他現在還不會喊痛,那我可以等到小孩說痛了再來抽神經嗎?」小雲媽媽不死心的繼續尋找不用抽神經的方法。

答案是...可以,但不建議。

因為當牙齒痛起來的時候,通常是發炎得最厲害的時候,這時候就連上麻藥都無法降低小孩看牙的痛感,等於小孩會在最辛苦的狀態下抽神經。

總歸一句話,不要拖,抽神經最好是在他還不會喊痛的時候做,才會是最輕鬆的。

不傷恆牙:

不止最近這三個小朋友的家長,「現在抽神經以後恆牙會不會沒神經」是家長最常問的問題第一名。

答案是不會。

恆牙有恆牙的神經,乳牙有乳牙的神經,兩者不會互相影響。當蛀牙蛀到神經還沒有趕快處理時,細菌從牙齒擴散到骨頭、擴散到還未長的恆牙旁邊,反而更容易去影響到恆牙。


三要:要麻藥、要隔絕、要牙套。


了解三個迷思之後,還有三個建議要做到事情,抽神經才會順利完成喔。




要麻藥:

「抽神經...很痛吧?」這是家長詢問度第二多的問題,尤其自己有體驗過抽神經的家長幾乎都會問。

除了少數狀況,不然要抽神經的牙齒幾乎都是要上麻藥的,上麻藥對兒童牙醫的確是個挑戰,但他沒有家長們想的那麼可怕,因為麻藥的作用就是讓他不會痛,所以其實最主要是第一下比較不舒服,後面就只會有麻麻怪怪的感覺。

相較之下,抽血、打預防針則會是比較長時間的不舒服,上麻藥其實沒有家長想的那麼可怕,詳情可以看這篇文章

當然能不打針就不打針,但打麻藥是讓小朋友後續更輕鬆的必要之惡,前面這段處理好,就可能會像我前天的小朋友一樣,甚至輕鬆到睡著。

要隔絕:

抽神經就是在跟細菌奮戰,可是平時有個地方有很多細菌但大家都容易疏忽的地方就是口水,口水是有非常細菌的地方,抽神經時要擋住口水帶來的細菌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就像洗車一樣,如果你在雨天的時候拼命洗車,你覺得車子會有洗乾淨的一天嗎?

所以隔絕牙齒不受口水或其他任何汙染是抽神經的關鍵。

俗稱小雨衣的橡皮帳是根管治療的重要道具,雖然這個裝置可能會讓小朋友有些微的不舒服,但沒有好的隔絕,就沒有好的根管治療,詳情可以看這篇文章

要牙套:

不管是前面的門牙或是後面的臼齒,影響抽神經成功的最大關鍵,就是密封 -- 讓細菌不要再次跑回到神經腔。

就像我們把家裡裝潢的漂漂亮亮的,漂亮的餐桌,柔軟的床鋪、碩大的電視,結果大門只用浴室用的喇叭鎖,用個一元硬幣就可以輕鬆打開。

上班回家後發現門市開的,走進家門一看,電視被偷了,餐桌上的水果被偷了,床鋪有野貓野狗的排泄物跟跳蚤,還有老鼠蟑螂躲在你的廚房...辛辛苦苦佈置的新家一下子就毀了。

牙套就像是先進的大鎖,能擋住細菌再次入侵,至今為止仍是學界公認密封度最好的材料,「抽神經 = 要裝牙套」是兒童牙醫的黃金準則。

有些少數情形如兩年內要換牙、牙齒本身狀況不好,可能會用折衷的方法不做牙套,這部分就要看每顆牙齒的狀況不同而個案處理,可以多跟兒童牙醫討論。


備而不用的護身符


在便利商店隨處可見的這個世代,蛀牙這種文明病其實隨處可見,前幾天我在臉書上提到了小雨的故事 -- 一個九個月又再多一顆牙齒要抽神經的故事,有個媽媽在底下留言說「我絕對不會成為小雨的媽媽」。

其實有誰希望小孩三四歲就要抽神經的呢?

努力不讓小孩蛀牙是我們要走的路,萬一真的蛀到神經了,知道如何正面而且正確的面對抽神經,則是我們的護身符,帶小孩一起度過這難關。

希望家長們都只需要備而不用,當做童話故事一樣跟小孩說抽神經的故事。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