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3日 星期三

《人生路引》:活出你的精采

作者:盧育成 兒童牙醫




「楊醫師,你今天演講這樣下來,介紹到的書算一算應該超過講了四十本書,你一本書到底要閱讀幾次,才能去引出這麼通徹的見解?」

我在人生路引讀友會-台中霧峰場,把握到唯一一個舉手發問的時間,跟楊醫師請教了這個問題。

雖然覺得閱讀重要,但能把握住的時間已不多,光是《人生路引》裡面的 28 本書都讀一遍已經不容易,更何況我想只讀一遍是讀不出這樣的見解出來。

到底楊醫師在閱讀量已經驚人的狀況下,一本書還要讀個幾次才能到這樣的見解?他又到底哪來的時間讀這麼多(次)書?

後來想想,覺得這問題問得不夠好,如同楊斯棓醫師已多次提到的,有些人買書、只是買氣氛、甚至是買流行的,他這樣看過一遍,可能就只是為了證明他曾「到此一遊」,讀的再多次又有何訪?

到底楊醫師是要有怎樣的經歷,怎樣的閱讀底蘊,才能一步步這樣找到這些書,然後串起這些書?

這就是我來人生路引讀友會的最大疑問之一。


28本書引發的質變





我認識楊斯棓醫師是在我剛回到高雄執業的時候,那時覺得自己有許多不足的地方,就去上課增加自己的能力,其中一堂課就是現在已絕版的蔡依橙跟楊斯棓一起合開的演講課程。

當時就已經被楊醫師的演講功力給震懾到,當時所學到現在還是非常受用。

從那時開始就一直追蹤著楊醫師的臉書,知道他這次出書的時候更是立刻預購搶書,也為了一睹光彩來一場讀友會。

就如同《人生路引》不是 28 本書堆疊起來的書評摘要,他是從量變轉質變的一個人生方向指南針。

這次的讀友會,也不只是本書的摘要,而是讀書人、寫書人、薦書人一起做出的人生催化劑。


Giver and Taker


「我覺得你的母親真的很厲害」一個朋友曾經這樣對我說過:「我覺得她對你們(她的子女們)真的是拼命地在付出,一直在做奉獻的感覺。」

我朋友說完之後苦笑了一下說:「我自己的父母,雖然他們其實也對我很好,但就是感覺得到他一直在跟我們索取東西,彷彿以前他們給我的好,都是有代價的,接下來他們就是要一步步討回去了...」

等價的交換在職場、商場、甚至在人生之中,其實是個合情合理的選擇,也是社會進步的一個重要力量。

正因為這樣,願意奉獻的人更顯得珍貴,楊醫師就是一個樂於提拔他人、樂見他人成功、也樂於奉獻的人。


第一個字打字不容易打出來,華語讀音同豪。


「敖趁甘開」是這次投影片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張,指的是有能力賺更多錢的人們,要更捨得去做一些花費、或是奉獻。

生活稍微還算充裕的我們,是不是也代表,我們有更多的能力去讓這社會更好?

其中最重要的那個字眼就是,心不甘情不願地去做,或是帶著反饋的期望,那就跟我朋友的父母一樣而已,那只是把養小孩當成一個投資保單。

你選擇把小孩當商品,那小孩把你當商人而不是家人,也只是剛好而已。


只屬於你的必殺料理





這次除了楊醫師之外,兩位有寫本書推薦序的作者雨狗跟鄭錫懋也有撐起演講的一角。

三位講者都分享了只有他們才能分享給大家的內容。

讀過《人生路引》中主要提到的 28 本書的人世上必定不止楊醫師一人,但只有楊醫師一人能匯集而成一本人生路引。

雨狗用他的文字專業跟素養、和跟楊醫師長久以來的交情與觀察,才能把「」一字帶出楊醫師的良善與第二座山頭的內涵。

鄭錫懋是英語專業出身,也只有他,才能讓當天的聽眾們記住三個屬於斯棓醫師的單字:Sponge, Spontaneous, Sponsor。

我認為世界上有三種事情:

第一種事情,不缺我一個去做。

第二種事情,希望多一個我去做。

第三種事情,只有我能做。

尤其是第三種事,常常是要你用不同種類的肌肉,不同的技能,使出渾身解數才能做好、做到的事情。

我想到美食漫畫《食戟之靈》中,一場料理大賽的冠軍決賽,三個參賽者端出的料理都已達巔峰,最後評審把冠軍,頒給能從中看到料理者面貌的那道料理:
真正洋溢獨創性的料理,只要品嘗一口,顧客心中就會浮現那個出那位料理人的樣貌。

除了該料理人之外皆無法製作出,真正具有獨創性的一道料理。

對於這樣的料理,我們將其稱之為必殺料理(speciality)

人在端出他的必殺料理時,眼睛是會發光的。

我前陣子去一家文字燒的餐廳用餐,服務生雖然很快就來介紹菜單,但介紹得有氣無力的,感覺就是照著工作上的 SOP 走,老闆要求我做,所以我才做。客人想選什麼、想吃什麼,與我無關。

而同個禮拜,我去雷諾瓦買要給小孩的拼圖,店員沒有拚了命的湊過來,那會把我給嚇跑而離開。

但在結帳時,很親切而且熱情的介紹了我們買了他們的拼圖之後,有什麼配件小東西一起使用會更方便;有什麼新出的拼圖,是什麼樣的款式,適合什麼樣的客戶。

短短的兩分鐘,我感覺不到推銷,我感覺到的是這個店員很熱愛拼圖,也很熱愛他的工作,心情是愉悅的。

那些熱愛事情的光芒,可以溫暖人,也可以感動人。

當天的讀書會,我見到了三道必殺料理,看到了三道光。

一天固定只有 24 小時,要更把時間花在第二種、第三種事情上面。

也許世上不缺一個兒童牙醫,但我的小孩缺一個能陪著他的爸爸。

如同人生路引提到的一樣,選擇不去做什麼,跟要做什麼,一樣重要。




You are not alone


讀人生路引這本書,如同其名,就像是人生的一個旅遊書,提醒你可能怎麼走會比較好,供大家參考。

人生最怕幾件事,

走錯路,但自以為走對,一路往地獄深淵走。

走對路,但自以為走錯,錯過了更好的風景。

我看完了書兩遍,我開心有些見解能跟楊醫師一樣,已經行之有年,讓我更有勇氣能堅持下去,譬如說指數化投資、和劃清有毒的關係人。

也很開心發現還有一些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

書中最讓我怵目驚心的一句話是:

「做好準備,得以相辭;沒有準備,只能斷氣」

跟奉獻一樣,今天就可以做好準備,而不是等到有一天才要準備。

棺材裡,裝的不是老人,而是死人。




無悔的人生


報名座談會時,報名表有一題是「你想問楊醫師什麼問題?」

我當時想問的是:楊醫師你最後悔做過什麼?或沒做什麼?

讀著楊醫師的書,除了覺得這些人生的智慧很厲害之外,也讀出了一些他生活中的不如意,我曾經見過同樣的不如意壓垮了我一些朋友。

開車從台中回高雄的時候,我也跟我太太在討論這樣的問題。

有些人有親情問題、有些人有愛情問題、有些人有友情問題。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檻要跨越。

能像楊醫師這樣以書寫、以詼諧的方式來帶出自己這些不順遂之事,代表把這些經歷都轉化成了自己的養分了吧?

「也許沒有這些經歷,他們就不會成為這麼精彩的人了吧?」我太太這樣跟我說。

過去曾經走過的每條路都造就了現在的自己。

現在要走的路造就了未來的自己。

希望自己別為了錯過太陽而流淚,也漏看了整片星空。

最重要的,還是要走出自己的路。

別人的路引,終究是別人的,可以是參考,但不是絕對。

能在當下聽進內容,思考是否適合自己,提出自己的疑問,然後交出自己的答案卷,是我參加完讀友會當天最開心的事情。

告訴自己,我已比昨天更好。

活出自己的精彩。




更多我的學習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