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2日 星期日

看本blog前該注意的三件事

作者: 盧育成牙醫師





歡迎大家來本blog!我是個兒童牙醫。

當初會想在網路上寫有關兒童看牙的事情,主要是在平時上網也好,實際上接觸到小病人的家長也好,常常會發現家長們聽信一些奇怪的偏方跟錯誤知識觀念,使得小孩的蛀牙很嚴重又沒接受良好治療。

我自己也是個重度網路上癮者 使用者,有什麼問題通常也都是先上網找答案,但牽扯到醫療的東西,「人家說」的東西就不一定正確,所以想用有實際文獻佐證的東西,來跟大家分享兒童牙醫的點點滴滴。

在看本blog、或是找有關醫療建議的網路文章時,我建議要先注意下面三件事情:


1. 注意可信度 證據等級


網路文章人人都能寫,但可信度可能天差地遠,所以注意一下消息來源,有文獻、研究論文(而且最好是註明哪一篇)佐證是最好,其中又以有隨機分派臨床試驗(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RCT)為最佳,其他有系統性文獻回顧(systemic review)、統合分析(meta analysis)的也算相對較高品質的佐證來源。本blog在有寫有關醫療專業的文章的時候,會盡量找文獻(不過通常是英文的)的資料來給大家參考跟檢驗。

「專家意見」指的是由該行業的人給出的意見,雖然參考性相對文獻來得低,但也比聽化學系的人回答醫師藥師的問題這樣跨本行回答問題來得可信。一樣最好是具名的專家,而不是「某大醫院不願具名的某醫師說」這類的無名來源,無法查證,也就比較不可信。


2. 鍵盤醫師是不行的


根據醫師法第11條:
『醫師非親自診察,不得施行治療、開給方劑或交付診斷書。但於山地、離島、偏僻地區或有特殊、急迫情形,為應醫療需要,得由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指定之醫師,以通訊方式詢問病情,為之診察,開給方劑,並囑由衛生醫療機構護理人員、助產人員執行治療。

前項但書所定之通訊診察、治療,其醫療項目、醫師之指定及通訊方式等,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沒有親自看到病人,只憑家長說詞、照片、影片就說這可能是什麼病、什麼狀況,是違法的!

除此之外,診斷病情,除了眼睛看到的影像,其他性質也很重要。以蛀牙為例,雖然顏色都是黑色的,但蛀牙會凹進去,而單純的牙齒染色則不會,如果你只拿一張照片給我,我不見得能告訴你這是不是蛀牙,單純以影像來做診斷,其正確性會低落許多。所以也請不要來網站上留言問我這是不是蛀牙、要不要治療,我只能請你去擲筊。


3. 有關醫療,就沒有對錯、只有選擇


就像動一台手術,沒有100%成功的,醫療可能有絕對不好的做法(如:牙痛時念「翁即字爺縮哈」就不管他了),但沒有絕對好的方法,有時候,就看你比較注重什麼東西。

譬如說,2歲小孩蛀牙了要不要治療?家長可能就面臨了三種選擇:
  1. 先靠刷牙控制,不治療:好處是現在不用讓小孩接觸治療,小孩不會緊張。但壞處是控制得不好蛀牙可能變更嚴重,假設現在可以用補的牙齒,變嚴重可能會要抽神經。
  2. 治療,用外力固定小孩手腳的方式來配合治療(如束縛板):好處是現在治療牙齒蛀牙不會再變大。壞處是小孩用束縛板配合治療會大哭,家長可能不忍心。
  3. 治療,用麻醉的方式來配合治療:好處一樣是讓蛀牙不會繼續惡化,而且小朋友麻醉的方式比較不會有劇烈情緒變化。但壞處是,麻醉一定會有風險在,尤其小小孩風險更大,而且可能需要付上一大筆麻醉費。 

這三種方式,沒有說哪條路一定是最好的,就端看家長覺得哪些因素對他們來說最重要,是小孩心情愉快?是治好蛀牙?還是用最經濟實惠的方式治療牙齒?

只要你清楚各種選擇的好處與壞處,做出你的選擇,沒有人能說你是錯的!